字典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案设计 《长亭送别》教学参考

《长亭送别》教学参考

教案设计   2024-04-25

《长亭送别》(教学参考)

《西厢记》是元杂剧的压卷之作,是中国古典戏曲的典范作品。它的故事题材取材于公元9世纪唐人元稹的传奇《莺莺传》(亦名《会真记》),后来经过金代董解元的扩充、改编,写成《西厢记诸宫调》(后人习惯上称为《董西厢》),使故事有了全新的面貌,成为青年男女“自主婚姻”的赞歌。到了元代,王实甫又根据《董西厢》,把崔张的爱情故事改为杂剧,为《西厢记》这部古典喜剧的创作做了最后的定型,使之成为古典戏剧园地中的奇葩。

“长亭送别”选自原作的第四本第三折,是《西厢记》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精彩片段之一。

崔莺莺与张生挣脱封建礼教束缚,私下结为夫妻,使老夫人十分恼怒,拷问红娘严加追究.后来虽然不得不承认既成事实,但又以“俺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婿”为由。强令张生“明朝便上朝取应去”,声称“得官呵,来见我;驳落呵,休来见我”,使崔张爱情面临新的威胁和波折。“长亭送别”这折戏,写莺莺、红娘、老夫人等到十里长亭为“上朝取应”的张生饯行,通过十九支由莺莺主唱的曲词,展现了一幅凄美动人的别离图,刻画了莺莺送别时的心绪,为莺莺形象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长亭送别》分三个层次:~、赶赴长亭;二、长亭饯别;三、长亭分别。

一、赶赴长亭(包括《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写的是赶赴长亭的路上的场景,集中表现莺莺为离别而愁苦的心绪。

崔莺莺是怀着无法排遣的离愁别恨,前往长亭为张生送别的。莺莺一上场唱的《端正好》.便抒发了她苦压抑的心情。这支曲子选择了蓝天的白云、满地的黄花、南飞的大雁、如丹的枫叶这四个富有特征的意象,与凄紧的西风融为一体,组成黯然销魂的凄美意境。“晓来谁染霜林醉”,这句设问中的“染”和“醉”,融人了离人的痛苦之情,使萧瑟的秋景更蒙上忧伤的色彩;“总是离人泪”,答句中“泪”字,让情景交融在一起,一片泪眼迷蒙。此曲短短25字,有画,有情,有哀伤的眼泪,成为“西厢组曲”中备受赞誉的千古佳句。

如果说《端正好》是一幅秋日送别图,那么《滚绣球》便是一曲送别咏叹调。此曲反反复复咏叹的是莺莺与张生分别时的百转愁肠。曲中许多表示依恋不舍的词语,如“迟”、“疾”、“系”、“挂”、“迪迪”、“快快”、“却告了……又早”、“松了”、“减了”,每一句都在咏叹不忍分离的苦楚。其中有三个“恨”字:一恨刚摆脱相思苦,又要被迫分离;二恨柳丝难系,斜晖无情,只希望马儿慢走,车儿紧随,两人多呆一会儿;三恨长亭已近,分别在即,痛苦的心情有谁能知?越“恨”越深广,表现了离别时复杂的感情。

红娘一句“今日怎么不打扮”,又触动莺莺万千愁绪,《叨叨令》倾诉了她心中的悲苦:眼前的车马行色,让她无心打扮;今后孤单的生活,让她心痛欲碎;只是叮嘱张生“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这支曲子运用了排比句式。每一组中,前句用儿化词,后句用叠音词,具有浓郁的口语色彩,使剧中人物哽咽泣诉的口吻毕现,回环往复的旋律突出了依依难舍之情。

二、长亭饯别(《脱布衫》到《朝天子》后的一段宾白):写的是在长亭别宴上的场景,突出刻画了崔张二人分别时痛苦无奈的心情。

《脱布衫》也写了“西风”、“黄叶”、“寒烟”、“衰草”,好像与《端正好》重复,其实不同。《端正好》写莺莺来的路上所见所闻,而此曲抒发的是莺莺在别宴上的离愁别恨。夫人劝莺莺喝酒,可是她“甚么汤水咽得下!”“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快活三》),“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朝天子》)。“黄叶纷飞”、“衰草萋迷”中,她的整个心都萦牵着“酒席上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脱布衫》)即将远行的亲人:“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小梁州》),“意似痴,心如醉”,真是肝肠寸断!然而,当着长亭别宴主持者老夫人的面,他们不能互诉心曲,只能是“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朝天子》)。

这一层次“八曲四宾白”,集中而强烈地表现了莺莺饱受煎熬内心种种无告的痛苦。她时而泣诉,时而诅咒。她的情绪,她的思绪,在备受折磨之中恍惚着跳跃着。她只求与心上人厮守终生,并不在意世俗功名,“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怨愤地诅咒将他们拆散的功名,称之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三、长亭分别(《四边静》到《收尾》):这部分写的是莺莺对张生的嘱咐和分手后的场景。

这个层次人物的感情随剧情发展达到高潮。通过“八曲五宾白”,一方面,再次展现了莺莺痛不欲生的感情和对张生的叮咛体贴;另一方面,和盘托出自己的深深忧虑,袒露内心世界。他们赋诗明志,倾诉肺腑。然而,莺莺那首临别赠言的“口占”绝句,所表达的却并不是她的真实心愿:“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这是反语,是试探,也是“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二煞》)的痛苦心理的反映,而“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才是她的心声。。

莺莺目送着张生渐行渐远的身影,愁绪万端。《一煞》《收尾》两支曲子,刻画了莺莺的心情。《二煞》选择“夕阳古道”的意象,并有两处幻觉描写(“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夕阳古道”萧瑟凄冷,不仅增添了苍凉的意味,更给人无穷联想,包含许多“潜台词”。怅然痴立,极目远送,产生幻觉。先是耳闻无声,寂静中竟忽有马嘶传来;后恍恍惚惚对自己的举动行止竟也无法理解。《收尾》中车儿“装不下许多愁”,构思十分精妙。离愁原是抽象的,这里借鉴了前人的用法,化虚为实,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用夸张的手法实体化,表现了痛苦的深重。而“四围”两句,虽是淡淡景语,其实包含着无限情思,就像电影中的长镜头,具有无穷的韵味。

“长亭送别”对人物心灵世界的描写十分成功。作者将艺术触角伸展到处于“长亭送别”这一特定时空点上的人物心灵深处,多层次地展示了“此恨谁知”的复杂心理内涵。这其中有忧虑:荒村雨露,野店风霜,无人扶持,最难调护;还有埋怨:拆散鸳鸯,催逼上路,此情难诉,此恨谁知;更有不安:异乡花草,再行栖迟,停

妻再娶.忘情负义。这些忧虑、埋怨、不安,都是与莺莺美好的爱情理想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她对张生的爱,是相互倾慕的产物,丝毫没有掺杂进世俗的考虑和利害的打算。这折戏中有多处表现了她珍视自由爱情、厌弃功名利禄的价值追求:“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希望张生“此一行得不得官,疾便归来”,担心张中举后“停妻再娶妻”。这痛苦旋律中闪烁着珍视爱情、厌弃功名利禄的反封建的思想光辉。

作者既善于化用前人名句,也擅长提炼生活中的白描俊语。曲词或者秀丽典雅,含蓄悠长;或者质朴自然,活泼爽利。既有诗词意趣,又不失元曲本色。例如,范仲淹《苏幕遮》词中“碧云天,黄叶地”是咏秋名句。王实甫易“叶”为“花”,移入《端正好》一曲,与飞雁、霜林一起,组合成一幅新的暮秋图,切合剧中的情景和离人的心绪。《收尾》“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句,是对李清照《武陵春》词“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意境的再创造,形象地传达出人物心灵所承受着的感情重压。《叨叨令》《快活三》两支曲子,出语当行,极富生活气息。两副笔墨交替并用,得心应手,炉火纯青。

点击显示
【《长亭送别》教学参考】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s://mip.zidianwang.com/yuwen_xsyqyzgfkjpk/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
  • 教案设计
  • 教学分析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