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网 科普知识 农业科普 生物技术 俄罗斯专家提出血细胞物质交换新原理

俄罗斯专家提出血细胞物质交换新原理

更新时间:2024-04-20 10:26:23

俄罗斯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霍克博士最近提出了血细胞之所以能在极微小的毛细血管中进行大量物质交换的新原理。

据《消息报》介绍,血液在心脏的作用下会顺着心血管系统在人体内周而复始地流动。在这一过程中,携带氧气和其它人体所需物质的血细胞会依次经过主动脉、动脉、小动脉,最终进入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

从表面上看,血细胞的这种活动符合物理学的扩散原理。但如果按扩散原理进行推论,血细胞应在内径粗大的血管内进行物质交换,以便于所运送的物质迅速进入各组织和器官,满足人体对这些物质的大量需求。然而,人体血液循环系统却与上述推论相悖。

在肉眼难辨的毛细血管内,血细胞究竟是如何迅速进行物质交换的呢?霍克博士经多年研究后认为,人体血细胞的细胞膜与血液循环系统相互适应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霍克发现,毛细血管越细,血细胞的细胞膜与毛细血管内壁间的相互作用力就越大,细胞膜的渗透性就会越强。这样,血细胞所运送的物质就会愈加迅速地穿过血细胞的细胞膜,进入各组织和器官。

霍克指出,血管内径的大小可使血细胞的细胞膜渗透性最大相差约1万倍。在研究中,霍克还发现,为不同组织和器官“服务”的血管,其内径大小各不相同。与人脑的耗氧量相比,肌肉组织的耗氧量较大。与此相适应,脑血管的内径通常比肌肉组织的血管内径要大。

霍克认为,上述发现暴露了俄制人造血液——“蓝血”的缺陷。3年前,曾有俄罗斯专家以过氧化氟为主要原料,研制出了被称为“蓝血”的人造血液,其溶解和携带氧气的能力甚至超过了人体血液。霍克指出,“蓝血”中没有血细胞,因此,它不能根据各组织和器官的不同需要供氧。如供氧超标的话,很多器官的生命活动将受到严重影响。

此外,霍克表示,鉴于血细胞的细胞膜在物质交换中的重要作用,科研人员应开发出检测这种细胞膜的专门设备,并将血细胞膜的渗透性确立为血液检查的一项重要指标。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链接:https://mip.zidianwang.com/kepu_8429/
网友关注科普知识
精品推荐
热门科普知识推荐
  • 健身美容
  • 儿童绕口令
  • 谚语
  • 睡前故事
  • 西南地区方言
  • 数学笑话
  • 希腊神话故事
  • 科普动态
  • 寓言故事
  • 手机笑话
  • 行业对联
  • 玄幻故事
  • 人生故事
  • 园林花卉
  • 鸡年对联
  • 鸟的歇后语
  • 校园笑话
  • 成语谜语
  • 医疗笑话
  • 民间故事
  • 居家卫生
  • 西北地区方言
  • qq笑话
  • 校园鬼故事
  • 职场故事
  • 科普知识
  • 歇后语-艰难类
  • 部首
  • 亲情故事